您的位置: 首页>医学科普>医学科普
医学科普

医学科普

【健康科普篇】世界肝炎日|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,未来可期!

发布日期:2024年07月26日

2024年7月28日

是第14个“世界肝炎日”

今年主题为

“消除肝炎,积极行动”

“世界肝炎日”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提升全民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,号召社会积极行动,最大限度地遏制新发感染,有效地发现和治疗患者,切实减轻疾病负担,尽早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“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。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,可导致肝硬化、肝癌、肝衰竭等严重后果。肝炎病毒主要有五种类型,分别为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和戊型。其中,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

乙型病毒性肝炎(简称乙肝),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引起,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,呈世界性流行,人群普遍易感。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,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,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严重危害人类健康。

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?

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和(或)HBV DNA阳性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的乙型肝炎,简称慢乙肝。

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2年版)》指出,全球约有2.96亿慢性HBV感染者,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8600万例。其中,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800万例,患者和HB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。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率很低,肝细胞癌(HCC)每年新增达41万例,新发病例占全球45.3%,而高达92%的肝细胞癌(HCC)是由HBV感染所致。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延缓乙肝疾病进展、降低肝细胞癌(HCC)发生率的有效措施,乙肝临床治愈是现有抗毒治疗手段下所能获得的最理想治疗结果

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率和治愈率低的原因有哪些?

绝大多数HBV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,且肝功能指标值也在正常参考范围内,加之既往对HBV感染者的歧视,大多数人群未进行HBV感染筛查。加大对一般人群HBV感染的筛查力度,才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率、治疗率和治愈率。建议在不涉及入托、入学、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和医疗活动中,积极检测HBV感染标记物,以达到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。其次,建议对≥18周岁的成年人筛查HBV感染,一生至少检测一次,对持续暴露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。

慢性乙型肝炎如何治疗?

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。抗病毒治疗可以长期抑制病毒复制,延缓和减少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、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,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。目前,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(酸)药物(NAs)和聚乙二醇干扰素(PEG-IFN)。

什么是乙肝临床治愈?

乙肝临床治愈,又称乙肝功能性治愈,即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持续阴性,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(HBsAb)出现,乙肝病毒定量(高敏HBV DNA)检测持续低于最低检测下限(病毒检测不出),肝脏生物化学生化指标持续正常,肝脏组织病变改善(炎症、纤维化减轻),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(cccDNA)。

我国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2年版)》的治疗目标明确指出,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,应追求临床治愈。

为什么要实现乙肝临床治愈?

乙肝临床治愈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HBV复制,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,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、肝硬化失代偿、肝细胞癌(HCC)和其他并发症发生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。

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,高载量的HBV DNA水平对肝细胞癌(HCC)的发生有显著影响,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肝细胞癌(HCC)的重要手段。已进行抗病毒治疗、实现HBV DNA阴转的患者,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水平与肝细胞癌(HCC)发生率正相关。慢乙肝患者经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(PEG-IFN)的优化策略治疗方案,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,且其作用在停药后仍能持久,而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(HCC)的风险显著降低。

乙肝临床治愈意味着可以有长期停药的机会,未来进展为肝细胞癌(HCC)的风险大大降低,还可以降低远期治疗肝脏疾病经济负担,摆脱疾病的长期社会困扰。因此,乙肝临床治愈是目前慢乙肝患者的理想治疗终点。

哪些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可能性大?

慢乙肝患者中部分人群更容易实现临床治愈,称为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,优势人群具备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低水平、HBV DNA低载量、乙肝e抗原(HBeAg)阴性等特点。此外,研究发现治疗早期(12或24周)HBsAg<200 IU/ml或HBsAg水平下降>1 log10 IU/ml的人群临床治愈率更高。虽然,乙肝临床治愈在特定人群中更易实现,但并不意味着非优势人群就无法获得临床治愈。通过规范的个体化治疗,“非优势人群”可以转换为“优势人群”,从而实现乙肝临床治愈。

乙肝临床治愈率如何?

乙肝临床治愈率高低取决于抗病毒的方案选择、治疗前评估和治疗后的反应判定等多种因素。2018年,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全国首个乙肝领域大规模临床研究—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(珠峰)工程项目。最新发表的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摘要,收录了该项目3.5年阶段性数据。数据显示,核苷(酸)类似物经治的慢乙肝患者序贯或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(PEG-IFN)治疗,48周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清除率达33.2%,其中HBsAg小于100 IU/ml的患者清除率可达56.1%。

如何实现乙肝临床治愈?

在新靶点药物上市之前,聚乙二醇干扰素(PEG-IFN)单药或联合核苷(酸)类似物(NAs),能通过整合强效抑制病毒和恢复宿主免疫应答的效应,是现阶段最可能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。具体治疗方案,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量,制定个体优化方案,最终实现临床治愈。

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后是否需要定期复查?

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后,虽然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清除了,但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(cccDNA)未被清除,仍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或发生肝硬化、肝癌的风险。因此,实现临床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。建议治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,第2年每6个月随访1次,此后若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持续阴性可延长至每年随访1次。若出现复发,综合评估可考虑再治疗。

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,未来可期!

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。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3剂,按照0、1、6个月的程序,即接种第一剂疫苗后,在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注射第二剂和第三剂。近年来,通过实施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,在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、乙肝病毒新发感染控制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为全面遏制乙肝对人类健康的威胁、实施消除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随着对乙肝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究,越来越多乙肝新药研发上市,乙肝临床治愈率会越来越高。倡导大家积极预防、主动检测,做到尽早发现、及时诊断、规范治疗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一起迈向没有乙肝的未来!

海       报: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 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

供       稿:杨   莉

图文编辑:李   颖   池慧敏

图文审核:尹思思   孙晗潇